note——《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演讲的前因后果

出自萨特的养女阿尔莱特·阿尔坎——这篇演讲的起因:

  1. 社会层面,《自由之路》出版背景下,媒体对其思想的断章取义导致公众对其思想的误会;
  2. 学术圈里,由于很多知识分子对萨特思想的误解而对其进行攻击,导致萨特身处基督徒和共产主义者的交叉火力下;

萨特想通过这篇演讲对上述的这些问题进行回复,以达成:

  1. 试图让民众真正理解自己的思想;
  2. 萨特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想用这篇演讲至少说服共产主义者中的马克思主义者;

简单来说就是对当时社会以及学术圈里对存在主义的误解的辩护。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本己能在),真理和行动也因此包含客观环境和人的主观性(此在就在真)。萨特想强调的自由是一种基于本己能在筹划的面向可能性的自由,通过自己的选择筹划来让自身的可能性成形,但是当时社会缺用这种自由来为对自己的行为的不负责进行开脱(常人)。

既然因缘整体性的前提意蕴是在此在领会筹划中产生的,那么就必然不存在一条一定要去做的规则,于是法规教条,又或者是一些格言,它们就都是没有根基的东西了。没有目的性的世界似乎是让人恐慌的,但是这种恐慌的底下的畏正是召唤人来到本己能在面前,甚至说是带到了自由的面前。

萨特那里的存在主义是和海德格尔一脉相承的,也就是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其实也就是此在的存在论建构是最先的,亦即操心,之后才会根据其为何之故进行筹划,这种性质也就是没有性质)

一般都会认为“本质先于存在”,也就是意义是在存在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东西必须要有其为何之故才会存在(这其实都是在说现成的东西)。这样的解释被用在了大部分的神学中,比如上帝按照一种现成的概念创造了人,这种概念或者意义就是所谓在存在之前就有的东西;无神论也用到了这样的观点,比如康德的物自体,以及一些文学家思想家会用到的人性这个概念。

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先于人的本质,就须要有个什么东西存在,这个就是存在论建构。所以说,存在先于本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先有人,人在世界之中筹划自己、解释自己,人才能给自己下定义(这里其实还是没有去破除结构性,也就是操心的结构,这种结构并非流俗认识的那种固有的结构,而是为了存在而存在的面向将来的结构)。这个理念也被人们称为“主观性”,并以此责难存在主义,但是这些人没有意识到这种主观性并非是自然世界的主观性,而是人的周围世界的主观生命规划。既然人是本己地筹划自身的,让自己变成自己所是的人,那么人就须要自己的存在负责

这里的负责有两重含义,也是主观主义的两种含义:一方面是要对自己的存在负责,另一方面是对所有人负责(共处同在)。第二重含义的由来:当我们在做选择时,其实也是在为所有的人做选择(与操劳事物相关的而一同操持的人)。我们总是选择更好的情况来模铸自己,那么对全人类最好的即是更好的,且一个好的形象也应当是对全人类都适用的形象。我在创造一种我希望人人都如此的人的形象。(他这里把常人做了一个倒转,把似乎存在其实不用负责也不存在常人倒转为了一个切实存在且负担整个共在的个体)

存在主义所说的痛苦也是基于这种向己也向全人类的承担责任的: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承担责任时,他意识到自己不但为了将来作了选择,也为全人类作了抉择的立法者,人是无法摆脱整个和重大的责任感的。人不但在逃避着自己的罪责能在,也在逃避着这种能在导致的承担责任以及对全人类表态的责任。如果人逃避了这种责任,恰恰也就在逃避自己的能在而产生的意义感,逃避后带来的无意义感是令人痛苦的,人不得不承担这些选择的责任——这也就是在海德格尔那里的“听任”(不太懂原词是啥),这种听任带来的是痛苦。

人是被逼的自由,这是说人在被抛的境况中,只有自己能对自己的存在有所作为,并没有什么上帝去回应人,也就是向来我属。

至于存在主义者们说的绝望,也是基于可能性的:我们只能把自己所有的依靠限制在自己意志的范围之内,或者在我们的行为行得通的许多可能性之中。我们的能在使我们成形。

马克思主义者会说应当把自己的行动依仗别人,这是不可信的,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即便对于同一信仰都有不同的解读,相应做出不同的选择。这里有一个主张:放弃幻想,尽力而为,持续斗争。

萨特写的小说里的那些懦弱的、卑鄙的人,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懦弱、卑鄙负责——他为自己的行动而变成懦弱、卑鄙的人。人可以选择是懦夫,也可以选择是英雄,这些都是人自由的选择以及相应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存在一个本质的先天的英雄或者懦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存在主义这样来看是一个严肃乐观的学说:它将选择可能性的权力交给人自己,让人自由,并且强调了行动的作用,强调了本己能在。

相比于海德格尔对“我思故我在”的倒转——sum cogito,萨特将“cogito”的作用放大,强调了我思带来的选择的可能性。当人从我思中找到自己,其实是从别人那里找到自己的(镜子阶段),人要有自己的主体性,必须要有非我才可以(主奴辩证法)。

虽然人并不是现成的,并不具备“人性”这种现成的性质,但是也是有某种普遍性的——就是人是人,而非其他存在者。人不断地向着存在而存在塑造自己,人在选择自己的时候,也选择了共在的普遍性。

我们总是在选择,即使不选择也是选择的一种样式,选择必将带来责任,我们终会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种向己筹划自身,也是担负起全人类的责任。人们的道德都是自己塑造的,但是作的选择却也不得不是一种道德选择,这种道德来自于环境的压力。(对选择不负责的责难的反驳)

基于上述的选择自由,我们也能判断出哪些人是懦夫——那些逃避自己能在的人以及试图开脱自己行动的责任的人;哪些人是小人——那些证明自己存在是必然的,而地球上出现人类是凑巧的。这两类人都是没有体会到自由的筹划的本真含义。(对存在主义无法作出判断的责难的反驳)

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是指:人始终在自身之外并通过超越自身的目的得以存在。这种人道主义强调了除了人别无立法者,人只能通过本己的筹划来解放自己。(对存在主义没有价值观的责难的反驳,亦即对流俗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人道主义进行区分)

上帝已死,人只能本己地选择自己,形成自己。